2021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三大奖项获奖科学家公布

【IT巴士综合】9月12日讯 今日上午10点,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三大奖项——“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获奖者诞生。来自香港大学的袁国勇和裴伟士获得2021“生命科学奖”;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张杰获得“物质科学奖”;来自台湾的施敏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2021年获奖者

2021年“生命科学奖”获得者

袁国勇,1956年出生于中国香港,1998年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教授。裴伟士,1949年出生于斯里兰卡,1981年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教授。

袁国勇和裴伟士的研究小组于2003年治疗了香港第一例SARS患者,并分离出冠状病毒,为设计诊断和病症鉴定提供了必要信息。袁国勇对野生蝙蝠中SARS类冠状病毒的持续研究,大大扩展了我们对人畜共患病宿主、跨物种传播障碍、发病机制等认识。

获奖评语:

奖励他们发现了冠状病毒(SARS- COV-1)为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 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

2021年“物质科学奖”获得者

张杰(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张杰,1958年出生于中国山西。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7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

张杰是开发利用太瓦到拍瓦激光束有效生成受控、高强度快电子束方法的先驱。利用这一技术,张杰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快电子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高效产生非热电子、用激光调节电子束能量、实现高定向电子发射,以及创时空分辨世界纪录的电子束成像。

张杰团队研发的可精确控制的高强度快电子束为一系列其他重要的科学探索提供了可能。

获奖评语:

奖励他通过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精确可控的超短脉冲快电子束,并将其应用于实现超高时空分所高能电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变的快点火研究。

2021年“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

施敏(终身讲座讲授阳明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暨电子研究所)

施敏出生于南京市,195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1963年在斯坦福大学获电机工程博士。他于1967年在美国与姜大元博士共同发现浮栅存储效应,是广泛应用的快闪存储器之核心发明。这里所奖励的科学工作是他1968-1969年在新竹交通大学(今阳明交通大学) 期间完成的。

施敏对跨金属/半导体(金/半)载流子的传输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基础性和开创性的贡献,不仅奠定了欧姆和肖特基(欧/肖)接触的科学理论基础,并且开启了制造近代半导体器件的可扩展途径。在接下来的50年中,它们被广泛用于计算、通信、传感、控制、成像和记忆之芯片电路的制造,对人类生活和文明有巨大贡献。

他还撰写了具有传奇色彩的研究专著《半导体器件物理学》。这是一本全球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研究人员“必学”之书,一直被研究生院的师生以及整个电子和光子行业的工程师使用和引用。

获奖评语:

表影他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的贡献,促成了过去50年中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形成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

什么是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于2016年正式成立,该奖项有“中国诺奖”美誉,是我国内地首个由科学家、企业家发起设立的民间科学奖,表彰大中华地区做出的、在世界上有长期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它设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个奖项,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

大奖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在奖项评审过程中,有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参与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与评议过程。

此前五年,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0多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包括施一公、袁隆平、邵峰、薛其坤、王贻芳、彭实戈等。

未来科学大奖历届获奖者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0多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分别是:

生命科学奖

2016 卢煜明(Yuk-Ming Dennis LO)

2017 施一公

2018 李家洋 袁隆平 张启发

2019 邵峰

2020 王振义 张亭栋

2021袁国勇 裴伟士

物质科学奖

2016 薛其坤

2017 潘建伟

2018 马大为 冯小明 周其林

2019 王贻芳 陆锦标(Kam-Biu LUK)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7 许晨阳

2018 林本坚(Burn J. LIN)

2019 王小云

2020 彭实戈

这些为全球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正在用卓越的科研成果极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进程,并以理性的科学思想和求真求知的纯粹精神激励和启发年轻一代不断探索未知。

推动科学,成就未来,致敬中国的“科学大家”!

IT巴士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承诺。

(9)
上一篇 2021年9月12日 10:03
下一篇 2021年9月12日 12:42

您可能也感兴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本站暂停更新,查看最新更新的内容请大家访问IT小熊(https://www.itcubs.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