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大烂片的五星好评,都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看电影这件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豆瓣3分以下的影视剧,明眼人都知道是大烂片的那种影视剧,究竟是什么人在打五星,他们又是怎么五星好评大烂片的?

比如,文章和马丽主演的电影《测谎人》,正在上映。作为一部豆瓣评分2.6分,好于0%喜剧片0%爱情片的电影,去分析这电影质量好坏都显得多余。88%差评率的这部电影中,我们查看了仅剩的4%的好评,试图找到有人愿意给好评的理由。

豆瓣某用户五星评价:撇去制作拍摄等来说,光是演员的表演和剧情的某些点还是很nice的。譬如当铺温暖的老板,年轻时的文章,还有文章因为不能撒谎而说出的真心话,谎言并不是评判对错的标准,有的时候谎言是因为害怕和不够勇敢,测谎虽然可以知道对方的真实状态,但是因为角度的关系,所触及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说真话的力量很强大,但如何运用这种力量才是我们该去探讨的。

这是一条标准的夸烂片是好片的评论。看似讨论电影,其实在讨论谎言标准和演员本人。在中国互联网影视剧评(恰)论(饭)写作里,这是屡试不爽的小技巧。

万物皆可恰饭的年代,如何给烂片写一篇能让观众愿意买票的影评成了一种市场刚需。

如果你对某影评人的自媒体有所关注的话,基本都能发现他们观后感的风格。综合对不同烂片的观后感分析,我们发现,其实只要掌握好一定方(套)法(路)论,就能写出一篇“有转化”的影评。

一、网易云音乐散文体:有事没事讲故事,情怀可以当饭吃

在影视作品里,无论你多么贪新厌旧也难以逃离情怀的大行其道。情怀包含着某种感情,可以是“肖申克救赎”的自由,也可以是“长津湖”的家国。讲故事,述情怀,这是国内影评写作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梁朝伟就是“网易云音乐散文体”影评一等一的高手。

梁朝伟曾为尔冬升执导“我是路人甲”写下了影评“听见流星的雨”。在洋洋洒洒的2344字中,梁朝伟巧妙地绕过电影本身,讲他自己演艺生涯的初期、讲他与导演尔冬升的故事、讲他对群众演员的看法。细腻温暖的文笔被网友称为“梁朝伟的满分高考作文”。

现代人爱听故事,因为我们总喜欢在别人的经历中寻找共鸣。“网易云音乐散文体”影评主要集中在豆瓣长评区。针对一部电影,作者去谈自己的故事,往往把网友打动的是作者本人的故事而非电影本身。

拿近期开播的豆瓣评分3.4新版“天龙八部”进行短评练习,你可以这么夸:

每次金庸的武侠翻拍都能唤起记忆:段誉的仁厚,乔峰的大义,虚竹的仁慈,还有那首经典的周华健《难念的经》。记得那会在学校寄宿,为了不被查寝看到。躲在被窝里,打着电筒看金庸小说成了学生时代的特殊片段。武侠剧经典已经被翻拍了无数遍了,再看无非图个新意。看原著的人都长大了,金庸先生的经典能在这个仙侠恋爱的影视圈里冲出来就实属不易,希望能有更多的小朋友通过这部剧了解一代文坛大师的构建的武学世界。

二、你真的看懂了吗体:写得不明觉厉,让你自我怀疑

过度解读催生出“烧脑片”这一国内特供电影类型。在观众的观影习惯里,悬疑片或者具有一定文化隐射的电影是过度解读的乐园。当我们在看完一部悬疑电影后,带着一知半解,下意识会去搜索相关过度解读的文章寻找乐趣。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大话西游”。本是一部典型的无意识表达,却因为过度解读成为了影史经典。“我拍 “大话西游”是为了圆小时候喜欢 “西游记”的梦,但我拍的时候真的没有想那么多。就像片尾说孙悟空‘他好像一条狗’,我当时只是觉得孙悟空很可怜,像狗一样,而且狗也很忠诚,可以陪伴唐三藏西天取经。但是观众却给出了很多种说法,那真的都不是我想的。”导演刘镇伟也曾反复强调,观众是过度解读了。

正是基于观众对过度解读的热情,国内的影评人们找到了一种软文的恰饭密码:把一部普通电影或烂片写出一种让观众怀疑自己审美不够,以至于想二刷三刷的水平。我们把它称为“你真的看懂了吗体”写作,即用高端的词汇去美化与解构影视剧中的某个元素。

在文学评论中,解构展示了一场辩论的结构如何能有效地破坏辩论的立场。而在影视剧里,解构倾向于让某一元素脱离电影来进行分析解读。它可以不是电影的全部,而是一个构图、一个动作、一段台词甚至是一个不起眼的道具。在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精神教条下,任何一部被骂成烂片的电影可能都是无辜的。

以近期被诟病的“悬浮大剧”《北辙南辕》(豆瓣评分5.0)进行短评练习:

看别人人均住别墅四合院不接地气就给差评,不懂这种评论风气。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影视本来就是生活的童话。人物背景虽然是小众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真实的。冯小刚用小范围的真实作为切入,同时又能满足了一部分观众对于中产阶层以及未来生活的遐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剧作在人物设定上是自洽的。数字演技、番位之争的娱乐圈反讽,跨年夜尤珊珊即兴打击乐的氛围烘托,正如《北辙南辕》的剧名,冯导只是隐喻了他眼里的这个功利又现实的社会群像。

你或许经常类似“你真的看懂XXX了吗?”或者“深扒XXX中的30个细节隐喻,你绝对没注意”等热帖。我们说,在影视剧里不缺彩蛋,只是缺少发现彩蛋的眼睛,就像我们仍然会去讨论鲁迅家门口的两颗枣树。

三、主创yyds体:激情安利,感叹号比文字更有效

关于诺兰的电影,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下面两种句式,以“信条”为例。

第一种:正统分析

对“逆向”的呈现让人叹为观止,诺兰独有的美学让电影回归本质,却又挑战电影本身和传统思维。有些人用生命抹平时间的伤痕,他从未存在,我们却因此活着。生命即负熵。“Life feeds on negative entropy·”——薛定谔

第二种:诺兰牛逼

诺兰是火,诺兰是光,诺兰是一切美好的集合,你与一万人跟风喜欢诺兰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从众而羞愧。让我们大声喊出那四个字:诺兰牛逼!!!

如果朋友圈出现以上两种评价,谁更能吸引观众直接下单买票呢?一个不负责任的猜想,笔者认为是后者。我们去假设一个情景,你的朋友在电影院看完一部电影出来后,比起看他冷静分析的文字,一段充满情绪化的文字或许会更调动我去观影的冲动。因为,一个人对电影的评价可能是主观的,而人类的情绪会相互传染的。我们把这一类通过感叹号、脏话或者尝试模仿激动口吻的影评写作称为“yyds体”。

吹,接着吹这五一票房冠军

他出手,全是国产王炸啊!

炸!这TM才叫国产片!

笑死!指着这剧下饭了!

这片一个字,爽!

别拦我,最后一次哭着打五星

以豆瓣评分6.2分《兔子暴力》进行短评练习:

原生家庭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这样的题材真的可以再来一遍!镜头绝美,万茜绝美,万茜求求你别搞综艺了,好好演戏!!!

翻看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电影公众号,我们会发现他们深谙“yyds体”表达的精髓。炸、爽、牛逼等字眼在感叹号的加持下,恨不得把“你快去看,不好看我跟你姓”砸向观众。过去或许会有人觉得这是尬吹,但如今这样的标题是强有力的刺激。正如语言学家麦卡洛克研究互联网交流时所认为的,单个的感叹号不再用来表达强调符号了,而变成了真诚的符号。所以,不用吝啬自己对于一部电影的吹捧,用感叹号去赞美它。

四、万物皆可破圈体:让非专业影评人写影评的最好理由

“破圈”一词在社交媒体上被用烂,这个概念为何能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到底什么才是破圈?这些似乎已经变得并不重要。但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破圈”成了任何宣传的一个指标。正如某影视营销从业者阿楠(化名)在朋友圈吐槽:时尚圈、职场圈、文化圈、女性圈、星座圈···不知道是什么风气,现在只要是个影视项目,客户都想破圈。

在电影宣传里,对于“破圈”的标准一般更倾向于让这部电影能够触达到某一类特定人群。比如,如何让男人必看的动作枪战片《怒火·重案》去吸引更多年轻女孩来看,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拿谢霆锋的荷尔蒙作为切入点;如何让青春片《盛夏未来》吸引音乐爱好者来看,那就得针对影片中的电子音乐进行大书特书。

以豆瓣评分5分的《超越》进行练习,如何吸引体育爱好者观看?

国内首部关于短跑的体育题材电影。作为曾经的国家二级短跑运动员,郑恺为国内现实题材影片打开一个新切口。影片聚焦在运动员的退役生活,这也是国内电影题材鲜少关注的边缘人群。苏炳添的指导确保了影片在训练、比赛等细节上专业性。

阿楠表示,甚至有人把这一宣传动作包装为“锚点式的细分行业撬动打法”,即由心理、时尚、设计、健康等为切口,进行圈层渠道触达垂直行业不同领域,扩散影片声量。因此,我们会看到《“觉醒年代”,职场人必知的三层模型》、《看守所大餐、“美丽贷”扫黑风暴“扫”出不少法律知识点》、《黑寡妇自信金句盘点:减肥就不演黑寡妇!3 招藏肉技巧曝光》等文章出现在你关注的账号中。

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五星好评烂片的实战小技巧

1. 遇到流水账的电影,你可以说:《只有芸知道》叙事朴实无华,就像惺忪的午后在品一杯清茶;

2. 遇到毫无演技的演员,你可以说:Angelababy在《摩天大楼》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定位,真实地诠释了角色的每一分魅力;

3. 遇到时不时就喜欢拍风景的电影,你可以说:《小时代》里精致的摄影,每一帧都可以拿来做壁纸;

4. 遇到矫情的对白,你可以说:《荞麦疯长》的台词字字珠玑,文学性强;

5. 遇到节奏拖沓,你可以说:《中国机长》叙事沉稳,导演尽可能捕捉细节,从而让达到最大程度的移情。

7月27日,贾樟柯在微博发布了一段手机随手拍摄的雨天视频,笔者遵循以上的方法写下评论:科长这段长镜头似漫不经心的平常和琐碎,却最大限度地还原雨天的生活化。随后成为热评第一。

写在最后:

作为工业体系的电影,作品本身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影评人”同样也是体系里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果对目前国内互联网的影评人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成四大流派。以戴锦华为代表的“学院派”、以靠搬运影视资源扩散影响力的“资源派”、以靠奔走各大电影节,向普通影迷拉仇恨的“首映派”,以及数量最为庞大寄生在电影宣传体系下的水军“红包派”。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中国讨论影评人是不成立的。国内没有专门的影评人协会,大多数所谓的影评人都是来自民间的电影爱好者。自媒体的野蛮发展让影评的门槛被无限拉低,一个人似乎信手在键盘上敲打几个字都可以自诩为“影评人”。

但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谁不能成为“影评人”?

影评人严蓬曾在知乎发问,为什么影评人给电影打分一定要是客观的?根据个人口味打分怎么就是有猫腻了?你怎么能确定影评人给某部电影的打分是客观还是主观的?

抛开电影营销的利益相关,能最大限度地排除与电影本身无关的因素后去说说自己的感受。你如果看片当天跟女朋友吵架,所以怒打一星,这不是客观;作为视觉大片,追求票房的《速度与激情》系列,你去苛求人家剧本不套路,这也不是客观。

在《影商学导论——消深客法则》一文里,作者这样定义电影评论的客观:既要有承认一部自己很喜欢的片子是烂片的勇气,又要有承认一部自己很讨厌的片子是好片的谦逊。

以及,至少去尊重和了解基本的公共审美。很显然,每个人都有打分和评价自由,但在豆瓣微博上,又真切地属于公共表达,积少成多地展示整个中国观众的观影审美。以至于如果有一天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能赚得盆满钵满的烂片时,也只能感叹“没有一篇烂片好评是无辜的”。

作者:潘志强,观点代表个人。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承诺。

(4)
上一篇 2021年8月25日 17:58
下一篇 2021年8月26日 07:35

您可能也感兴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本站暂停更新,查看最新更新的内容请大家访问IT小熊(https://www.itcubs.com),谢谢!